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繡魚花杯墊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繡魚花杯墊》(典藏編號109-00029),係一對以羊毛纖維製成的圓形杯墊。此對杯墊正、反兩面皆有圖案,並以灰線釘縫固定之。其中一件正面以綠色為底,背面為橘色;另一件正面以米白色為底,背面為藍綠色。 綠色杯墊繡片邊緣以深棕色線繡山形紋緄邊,往內若干公分貼有粉、白兩色細編帶,白、藍、綠、橘紅等色繡帶及深棕、白兩色編帶,杯墊中央繡有花葉連枝圖案。以米白、淺粉、粉紅、桃紅等色線採用搶針技法繡出花瓣,米白色線放射狀繡出花蕊。另有一花苞則是採用白、橘兩色線繡出。以淺綠、綠兩色線採用搶針技法繡出葉片,至於枝幹部分則以白、米白、棕等色為之。搶針為平繡技法之一,以齊針的方式分繡前後,然後再以下一組銜接第一組尾端。 至於米白色杯墊繡片邊緣以桃紅色線繡山形紋緄邊,往內若干公分貼有淺綠及黑色細編帶,白、藍、綠、橘紅等色繡帶及粉、白兩色編帶,中央繡有一隻橘色金魚圖案,金魚身體未滿繡,部分露出底部米白色羊毛纖維,然後以灰藍色線繡山形紋,以此做為金魚身體紋路。棕、淺藍兩色繡出魚眼,魚鰭部分則採用淺藍、紫、棕等色線。此件杯墊背面則繡有一朵梅花連枝圖案。 看花為新竹、苗栗等北部客家人在神桌前供奉的圓形繡花片,將其放於看花碗上,通常以五片為一組。至於看花碗有銅、瓷或玻璃等材質。碗中盛裝白米象徵富貴,再將看花片蓋於碗上。看花片原為客家女子之陪嫁品,由女子親手繡製,待出嫁當日攜帶至夫家,然後將杯墊及看花碗擺放於神桌上,供親家及先祖欣賞新娘手藝。逢年過節或祭祀時,亦會擺放於神桌上。 此對杯墊所繡圖案皆有吉祥含意,如金魚取其「金玉」之諧音,有金玉滿堂之含意,梅花耐寒之特性,故有高潔、堅貞及忍耐之意。 本件藏品原所有者為翁蟾慶女士,乃其子女崔露裔先生、崔伊蘭女士於母親逝世後,以母親之名義捐贈本館。翁蟾慶女士(1926-2019),江蘇省常熟縣人,其父為清末名臣翁同龢(1830- 1904)之兄,清道光進士翁同書(1810-1865)一支之後人。「翁同龢是晚清重臣,常熟翁氏更以「狀元門第、帝師世家」而著稱。翁氏家族正式發跡於翁心存。翁心存歷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同治年間入值弘德殿,授讀同治皇帝。翁心存有三子,即翁同書、翁同爵與翁同龢。」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20世紀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