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緞提花繡花果枕套組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米白緞提花繡花果枕套組》(館藏編號109-00021),一組兩件,其形制、大小、布料配色、裝飾圖案與技法皆相同,外觀呈長方形,長約60公分,寬約38.5公分。抱枕正面繡片以米白色緞布為底,四周鑲緄青綠色邊,背面採用米白色花卉紋提花緞布,以一大一小兩片長方形布片縫製成口袋,枕套正反表面略為泛黃,並帶有些許黃漬斑點。兩只枕套正面皆繡花果紋樣裝飾,採用針長直針、紮針、纏針、套針等刺繡技法,圖案分佈於繡片中央與四角,中央的花果呈團狀,由百合、葡萄、石榴花果等圖樣組成,左上角繡有佛手柑與仙桃,左下角繡瓜瓞圖樣,右上角的圖案為葡萄串,右下角為石榴果與石榴花。花果圖案皆帶有吉祥寓意,如百合象徵「百年好合」,佛手柑與仙桃代表「福壽雙全」,石榴、葡萄取其「多子」之意,瓜瓞綿綿比喻「子孫繁盛」。刺繡圖案色彩豔麗鮮明,花果紋理細膩、姿態生動。 此繡花枕套適用的枕頭是從西方傳入的軟質枕,枕面呈曲線形,與長柱狀的中國傳統枕頭不同,但延續了「枕頂繡」(在柱狀枕頭兩端正方形面上刺繡各種圖案)的特色,將吉祥圖案刺繡在枕套上作為裝飾。傳統婚嫁習俗中,枕頭與繡花枕套為常見的新娘嫁妝之一,代表對婚姻及小孩的期待與祝福。 本件原為翁蟾慶女士所有,其逝世後由子女崔露裔先生、崔伊蘭女士,以翁蟾慶女士的名義捐贈給立歷史博物館作為藏品。翁蟾慶女士(1926-2019),江蘇省常熟縣人,其父翁同書(1810-1865)為清道光進士、清末名臣翁同龢(1830- 1904)之長兄。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20世紀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