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橄欖綠大襟襖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橄欖綠大襟襖》(館藏編號109-00011),為1930年代的服裝。本件大襟襖上衣採用雙層結構設計,外層表布為絲緞材質,布面上繡有精美的花草紋圖案。服飾的內襯則講求舒適,以淺藍色素面棉布製成。從形制來看,本件服飾為立領,大襟,右側襟片較短,襟片上附有小口袋,可承裝隨身物品。領緣及大襟以表布相同的緞面布料車縫緄邊。領口配有1對相同緞面材質的直布扣,襟上則有5對緞面布扣。在製作技法上,整體衣物以機縫製成,但右下脇處附有一處手縫補丁。該補丁使用與衣物顏色相近的布料,以融入整體設計。本件藏品由王余招治女士捐贈給國立歷史博物館。 「大襟」是傳統漢人服飾中的一種上衣形制,指的是上衣右側開口,左側的前襟覆蓋右側的服飾設計。這種設計在傳統的中式服裝中十分常見,適用於男女服飾,20世紀初期的臺灣傳統男女上衣普遍採用大襟設計。女子的盛裝大襟衫通常在領緣、前襟、袖口和下擺裝飾精緻的緣邊,並配有刺繡或花紋,表現華麗而精緻的風格。而男子及農村勞動者的大襟衫則相對簡約,不做緄邊。 「襖」指的是具有襯裡、雙層結構的上衣,適合各年齡層的男女穿著。相比同為上衣的「衫」,襖的衣料較為厚實,屬於春季與秋季穿著的服裝,亦可在外加穿背心,中間夾有棉絮的服裝則稱為棉襖。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3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