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質斧形珮

國立歷史博物館《石質斧形珮》(館藏編號71-00387)。於西元1982年入藏。為總統府第一局撥交紐西蘭華僑楊達志先生捐贈。 本件斧形佩為石質。器略呈長梯形,分上下三段,唯中段有飾:淺浮雕一雲氣獸面紋。上端有圓形穿孔,可繫帶為佩飾器。 所謂「斧形玉器」,是指古玉中名為斧、鉞、戚、一類禮制性玉器,以及由它們演變而來的圭、戈、璋等玉器。斧形玉器流行的年代,大約是從部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西周時期,距今6000至2800年。作為「王權的象徵」。 玉斧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早在近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已經發現並開始使用玉石。其中包括具有實用性的玉斧、玉鏟、玉刀、玉戈等生產工具和武器,以及用作裝飾品的玉環、玉鐲、玉璜、玉玦等等。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主要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為多;此時期的玉器雖然片狀較多,但磨得很平的平面極少,凡平面之處,中部皆微微隆起,邊緣較薄或有坡。玉斧是一種扁平的梯形器,上端有孔,可縛紮執柄,下端為刃,如刃部寬大即叫鉞。史前時期,石斧曾被作為一種實用的武器,後以玉製成,便演化為氏族酋長或部落聯盟首領執掌的王權象徵物。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