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陽明春色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江明賢《陽明春色》(館藏編號95-00071)。紙本水墨設色。款識:「陽明山昔稱草山,台灣府誌記載草山多以多生茅草故名,國府遷台後,為紀念先儒王陽明改名陽明山,而充滿神祕面紗、見證憲政發展以及官場沉浮之中山樓,是歷任元首接見外賓之地也,是國民大會之專屬議場,民國五十四年由先總統蔣中正為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幷紀念國父百年誕辰而建立,委請著名建築師修澤蘭所設計,甚具北方宮廷風格之特色,現為中外人士旅遊之重要景點。丙戌八月江明賢幷記。」鈐印:江氏(白文);明賢(朱文);青龍肖形印(朱文);白虎肖形印(朱文);江山入胸中(白文)。 此作以陽明山著名地標中山樓為基礎,加上寫實的陽明山、觀音山、以及想像中營造出的松樹、瀑布,將主體置於畫面中央,房屋和人物畫得渺小,盡顯山脈的雄偉。山、樹為靜態意象,水、雲具有雲霧縹緲的動態意象,使整幅畫面兼具動靜的節奏感。本幅作品為作者應本館之邀創作台灣山水八景並於2006年入藏。 江明賢(1942-),出生於臺中縣,早年畢業於臺灣師大美術系,留學西班牙並旅居紐約多年。曾任臺師大美術系暨美術研究所教授、系主任、所長。民國77年獲「國家文藝獎」。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200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點/拍攝地點: POINT (121.551933333 25.152984833), 內容指涉地點/內容地點: POINT (121.552588 25.15538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