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獸面當盧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獸面當盧》(館藏編號98-00054),獸面當盧,器頂呈現一對卷渦狀之對稱角形,可能是為有角之草原動物風格化之簡約再現,器身正中浮雕刻劃一獸面,以陰刻線條勾勒出雙眼與口鼻之輪廓,其下之獸身以簡化之圓形呈現。風格屬於鄂爾多斯青銅器之系統,草原民族喜以動物紋銅器裝飾在服裝或馬具上。其題材反映草原民族生活所見,描繪之草原動物數量最多者為羊,還有馬、駱駝、鹿、牛與小型動物等。當盧為馬面額上,馬鼻革與額革部位交接處的飾件,「盧」通「顱」,因置於馬頭顱正中,故稱,中部多作橢圓形,一端向下延長,上端則製出兩角;背面有幾個橫鼻,用作穿繫皮帶。當盧質地以銅為主,亦有金質、銀質、骨質等。商代就已經出現,秦漢最為流行,唐宋以後逐漸演變為「面簾」,由於對馬臉兼備裝飾和防護兩項功能。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西周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