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鎏金人物帶版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鎏金人物帶版》(館藏編號88-00243),此系列鎏金浮雕人物於每個帶銙之上,最長的帶鉤處,可見一人持杖冥思,一旁有鼎爐、背有山水。其他幾塊人物或兩兩相對,或彈琴樂舞,周遭以連珠框飾。 帶鉤又名師比、犀比、飾比、鮮卑及胥紕等,原為西北游牧民族腰帶上的帶鉤;春秋中葉以後,遂為中原及南方各地採用,至戰國而漢鼎盛。魏晉以後,帶鉤遂為鞢革燮帶及一般具有方形或圓形帶銙及鉈尾的革帶帶扣所取代。並以革帶上銙的質材及數目以別地位的尊卑。 腰帶在古代是極受人們重視的服飾用品,在腰帶間佩帶有刀子、香囊等物,帶板又稱帶銙,質地有金、銀、玉、瓷、木、料、水晶、瑪瑙、牙角等等。在階級嚴謹的古代,腰帶上銙的質地貴賤、數目多少代表著身份,以別地位的尊卑。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遼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