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掐絲琺瑯龍耳罍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掐絲琺瑯龍耳罍》(館藏編號76-00274),為清代金屬胎掐絲琺瑯仿古青銅罍,以一對回首立龍為附耳,頸部及肩部飾以變形龍首紋,腹部上方以獸面連葉紋為飾,葉紋下方至底足飾以六角形花卉錦紋,底足盤有對螭紋,器外壁在藍地上施以黃、綠、紅、白、黑等各色琺瑯釉彩,罍器底部嵌刻「乾隆年製」楷書款。整體造型渾厚飽滿,掐絲紋飾工整細膩,色彩富麗堂皇,展現大清乾隆盛世之風。 琺瑯工藝是金屬工藝與玻璃工藝的複合體,係在器物胎表塗覆琺瑯釉藥經烘燒而製成,向以色鮮妍麗,光彩耀目,並兼具固久耐蝕等實用特質著稱,常作為日常生活器用。其中「掐絲琺瑯」係先以銅絲盤出花紋,將之黏固在胎器上,然後填施各色琺瑯釉料,而後入窯烘燒。掐絲琺瑯器製作過程,大致可分為:鑄胎、盤絲、上釉、燒製、打磨、鍍金等程序,始能製成一件工序繁複且光彩奪目的掐絲琺瑯器。本件琺瑯器為掐絲琺瑯類型。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清乾隆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