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掐絲琺瑯鼎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掐絲琺瑯鼎》(館藏編號07034)此件清代掐絲琺瑯鼎,三足鼎,左右各一很長條形向上似翼,頂上有8個孔洞,鼎壁有紋飾。戰後本館建館初期,教育部將戰後日本歸還的部分古物撥交給史博館,於1956年會同故宮、本館,在台中與北溝點交,撥交的第一批文物18箱計196年,第二批文物為33箱,計81件,兩批共計51箱237件。這一批文物包括了銅器、石刻、瓷器、宗教文物、文房用具等。重要文物有石刻北魏九層石塔、北齊送子觀音像、雕花石槽(原訂名為元代石槨)等;宗教文物中有長壽無量佛像藏畫一式兩件、各式金銅佛、木刻佛、彩釉雷公雷母像、端硯、白玉如意、鏤空象牙筒、宋吉州窯劃花捧捶瓶、元臨川窯暗橄欖瓶等。也是當時撥交的日本歸還文物之一,物件本身歷史價值無法與前項物件相比,但此件因製作尺寸大,高達八尺,製作壯觀,物件的來源歷史反映了廿世紀中、日、台地區之間的歷程。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清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