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凹底旋紋玻璃碗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凹底旋紋玻璃碗》(典藏編號91-00451),高5.5公分,徑10.5公分。原為透明淺綠色,出土時器表有大量泥土黏附,並有嚴重酸化、虹彩現象,全器呈淡褐色。廣口、凹底、旋紋,口沿外開。此件以吹製技法創造通體旋紋,技巧精熟,應為西亞地區輸入之用器。 地中海及西亞地區(羅馬帝國、薩珊王朝)之玻璃工藝發達,主要使用含礬土的石英砂製作鈉鈣玻璃,考古研究更發現大量生產的跡象。中國隋唐時代對外通商及交流甚為廣泛,公元3-7世紀西亞地區(薩珊王朝)經「絲綢之路」傳入大量的玻璃器皿,稱為「番玻璃」,極受統治階層歡迎,亦多見於唐代墓葬出土物。同時期中國本土生產吹製的薄胎玻璃器,則多為佛教儀式用器。 此件於2002年由本館購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唐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