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中通寶背十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大中通寶背十》(館藏編號83-01634),錢體厚且大,直徑4.4公分,錢面為圓形,方形穿孔,具細窄的內外廓,錢文「大中通寶」楷書對讀,字形飽滿闊正,字口深峻,筆畫端整清晰,地章處有四個小孔,錢背穿孔上下鑄有楷書「十」、「福」二字,具內外廓。此件於1994年入藏本館,原為「李鴻球舊藏劍花樓藏泉」。 元末至正21年(1361)朱元璋自立稱吳國公,在金陵設寶源局鑄造大中通寶錢,至正24年打敗陳友諒後自稱吳王,並在江州再鑄大中通寶錢,而後各省也分設寶泉局鑄造,錢背鑄有各省局名,目前所見有九種地名,其中「福」字代表福建鑄局,錢制為五等,包括小平、折二、折三、當五、當十,一枚當十錢相當於十枚小平錢。 李鴻球(1899-1978後),湖南瀏陽人,字韻清,室名劍花樓、海棠書屋,從事金融業,並曾任世界書局總經理,創辦大中書局,著述甚豐並喜好收藏,以古錢及古畫收藏最為豐富。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