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永曆通寶折十背壹分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永曆通寶折十背壹分》(館藏編號78-00573),錢面為圓形,方形穿孔,具內外廓,廓緣寬闊,內廓細直,錢文「永曆通寶」楷書對讀,「永」字為「二水」寫法,字形端正,筆畫挺拔清晰,錢背穿孔上方及下方各有「壹」、「分」字樣,具內廓及闊緣。此件於1989年入藏本館。 明末北京失陷後,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繼建立政權,合稱為南明。其中南明桂王朱由榔在福州稱帝,改元永曆,並於永曆年間(1647-1662)鑄行「永曆通寶」錢,是南明政權錢幣中發行最長的貨幣。「永曆通寶」錢中有背文為「五厘」、「壹分」字樣的折銀錢,為永曆3年(1649)孫可望及李定國擁永曆帝正位後所開鑄,是貴州版的永曆通寶錢。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