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地券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地券》(館藏編號88-00259),此塊石刻的宋朝地卷,其上文字是以一行順書,一行倒書刻成。釋文為:「大宋國邵軍邵武縣□陽鄉 今用父九阡九伯九十文就黃天后土公土母社稷 十二神邊買得一墓田一頃東至青龍南至朱 雀西至白虎北至玄武上至青天下至黃泉四至 分明即日用父財分付天地神了保見人張堅 同李定度知見石功曹諸契人金主簿 書契人飛上天贖契人入黃泉急急如律令」。鎮墓文是東漢中後期出現的具有鮮明道教文化特徵的隨葬文字材料,是一種象徵性的證券,稱之為「地券」(亦稱冥契、幽契),源于西漢,盛于東漢。地券在墓中多放於墓室内,也有放在甬道或近墓門之處,意在保證死者的墓地所有權,不受鬼神的侵犯。從東漢到明清,地券使用的材質,因時代不同而有變化,已發現使用鉛、玉、陶、鐵、木、磚、石等材料刻文製作。歷代地券一般為二、三百字。五代到宋,有的地券是一行順書,一行倒書而成。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