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宴飲觀舞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漢代畫像磚宴飲觀舞拓本》(館藏編號78-00037),此拓本為拓印漢代畫像磚表面的圖像。圖的右上方,一赤膊男子左肘「跳瓶」,右手持劍「跳丸」(劍丸),其左一赤膊男子雙手「跳丸」,丸有五數。右下方一個頭上梳雙髻的女子,手持長巾,婆娑而舞,袖巾飛揚。其左一人右手握搥,擊鼓伴奏。其左兩位手捧排簫的樂人,正在吹奏。左上方有一對席地而的坐男女,男者頭上戴冠,身著寬袖長袍,長袖飄拂;女者頭上梳雙髻,二人正觀賞藝人的表演。席間有一圓形的食具。樂人身側有二奩,奩中有勺,奩右的旁及左下角皆有一几。「跳瓶」之戲,在文獻記載上很少提到,其他地方的漢代畫像裡也沒有這個題材。「跳丸」卻是一個很廣泛的題材,武梁祠、沂南古畫像墓及遼陽的漢墓壁畫中,都常見到。《文選》張衡《西京賦》記載:「跳丸劍之揮霍。」另外,持巾起舞,是漢代舞蹈的普遍習俗,這個習俗之來源還有一段傳說故事,《舊唐書․音樂誌》說:「公莫舞,晉、宋謂之巾舞,其說云:漢高祖(劉邦)與項藉會於鴻門,項莊舞劍,將殺高祖,項伯亦舞,以袖隔之,且云,公莫害沛公也。漢人德之,故舞用巾,以象項伯衣袖之遺式也。」漢代陶俑裡也出現許多,這種持巾而舞的形態。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