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魏三體石經拓本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魏三體石經拓本》(館藏編號 09982)內容以古文、篆書、隸書三體寫就,完成於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8)。故也稱為《正始石經》,是繼東漢熹平(172-177)刻經之後文化事業的又一盛舉,此經三體的書寫者,北魏江式在《論書表》中指認是邯鄲淳,江式說:「陳留邯鄲淳亦與(張揖)同時,博開古藝,特善《倉》、《雅》、許氏字指、八體、六書、精究閑理,有名於揖,以書教諸皇子。又建《三字石經》於漢碑之西,其文蔚煥,三體復宜。校之《說文》,篆、隸大同,而古字少異。」 由於《石經》又有著正字的用意在,寫得循規蹈矩,整肅穩重,是曹魏時期隸書的代表性作品。其小篆遠秦而近漢。古文則是當時是大夫眼中的先秦文字,與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摹寫的古文近似,與出土的先秦銅器銘文大不一樣,可能是先秦時期古文字的某一類型傳寫至三國時期的變異形態。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清末民初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