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鹽獵圖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鹽獵圖》(館藏編號07832),原畫像磚為四川成都出土漢畫像磚拓本,具體描繪漢代鑿井治鹽的情形。煮鹽是漢代重要的手工業之一,與錢、鐵工業並稱。四川當時井鹽工業很發達,圖的左方是鹽井,井上有有篷的高架,共分三層,架上裝置滑車掛著皮囊,四人正提取鹽鹵。這是一口漢代的大口鹽井。現在所見的小口井,是宋代才改進使用的,名「卓筒井」汲鹵則不用皮囊、桶,而用長竹筒了。鹽鹵提上倒井架旁一盛器內,然後以竹筒流入右角鹽鍋熬煮。鹽鍋一排數口,因此處殘缺只顯兩口,有一人在灶前點火,有一人正彎腰在鍋前取鹽。場外有兩人,似乎是運鹽包出場。圖的加上方和中部為起伏的山巒,野獸出沒,有人正在行獵。此磚出土於邛崍縣花牌坊場,正是《華陽國志》記載臨邛火井煮鹽的實物佐證。圖中還繪有林間伐木、山中獵獸之景;漢時有獎勵捕殺豺虎之令,說文引漢律:「能捕豺,購百錢。」此圖把漢代蜀郡的生活呈現在眼前。此件《鹽獵圖》為張群先生1963年間捐贈本館典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