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義和團軍旗(二)飛虎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義和團軍旗(二)飛虎》(館藏編號07818),此面義和團軍旗(二)飛虎軍旗,做成微長方形制旗面,分成內外兩層,內層素色旗面,旗面內側有楷書織繡黑色橫書「左翼」及直書「第陸陸」共計五字,軍旗周緣做鑲紅色等寬條狀布邊,旗面偏外側中心彩繪有一張牙舞爪,起身飛起的有翼飛虎,飛虎四足間繪飾以紅色火焰紋,有加強飛虎神威之寓意。 義和團的興起源於清末之際,繼甲午戰爭戰敗後,中國長期面臨著西方列強的侵襲剝削,進而使清廷與人民的情緒漸漸蓄積成一股隱隱作動的憤怒與仇恨。加上,外國教士獲准在中國境內自由傳教後,部分教民仗勢著教會的勢力,欺壓老百姓,導致反教會的衝突事件頻繁發生。當時民不聊生、排外情緒高漲的情況之下,特別是以活躍於山東、河北一帶的農民組織並號稱「義和團」進行排外活動。「義和團」的蠻橫殺戮獲得慈禧的默許,竟大量殺害西方人士和中國基督教徒,也使西方各國駐華人員受困於東交民巷。最終,引發了俄、德、法、美、日、奧、義、英國等八國派遣的聯合遠征軍,號稱「八國聯軍」。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清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