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蜻蜓紋白瓷小盤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蜻蜓紋白瓷小盤》(館藏編號89-00112)。淺碟,盤口外撇,圈足,盤底繪有蜻蜓圖樣,盤面有修補之痕跡,簡潔無其他紋飾。本件內壁中央有一圈「澀圈」,而澀圈痕跡告訴本件是以疊燒方式燒窯,以便能同時、同個空間中能燒製「多件」,如此一來燒窯成本可以降低。白瓷的胎必需要潔白且細,才能上透明釉後燒得潔白如雪,由於克服困難度比青瓷為多,故白瓷出現較晚,為隋代,至元─明,青瓷逐漸式微,代而起之的為白瓷、青花瓷、釉裡紅和彩瓷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初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