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四耳罐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四耳罐》(館藏編號72-00472)有立口直頸、圓腹、圈足。肩上有四圓條半環耳,色澤青中泛黃,以捏塑製成,在上腹和中腹部位設凸環線各一,無其他紋飾。胎堅硬色白泛紅。施釉不及底。罐在形制上有頸、圓腹。功能多為生活器用。 青瓷色調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在還原焰氣氛中焙燒所致。有些青瓷因含鐵量不純,還原不足,色調呈現黃色或者黃褐色。早期青瓷技術尚不成熟,許多瓷器釉色呈灰、黃色,今時常將黑瓷之外以鐵為發色劑的瓷器統稱為鐵釉瓷器〈或褐釉或黃釉〉。其中,有美麗色澤如「天空」、「碧海」、「樹葉」等釉色,其還原氣氛良好,而成者謂之「青瓷」。在古代,燒製青瓷的條件嚴格,燒製百件裡能得十件,已經相當不易。 本件六朝館藏四耳罐為1983年受贈。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六朝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