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祭紅大花瓶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祭紅大花瓶》(館藏編號35354)為紅釉瓷器,造型為花瓶,翻口,細頸,圓腹圈足。釉色通體勻凈,瓶腹紅釉呈現點點黃斑,口沿處有祭紅典型的一圈白線。為何口部出現一圈白線?銅釉做為主要著色劑,燒窯時因銅釉容易蒸發外,釉在流動時往低處流,造成最上端口沿處呈白色。 祭紅也稱霽紅,元代景德鎮窯創燒以銅為著色劑,經1220-1280度高溫還原燒製而成的紅釉,但色不著且技術不足,至明代紅釉燒製技術方告成功。紅釉通常色不脫口,釉不垂足,凝厚瑩潤。祭紅另一特徵是器口與足根處有醒目的「燈草邊」,即高溫色釉尤其是紅釉瓷燒成後,口邊上有一圈白線,底足之處也有圈線一圍,其形如燈草,故名。造型上為花瓶,主要用來插花或陳設用品。 本件館藏清代祭紅大花瓶於1978年購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清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