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仿鈞窯碗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鈞窯系碗》(館藏編號29808)。口徑14公分,底徑4.8公分,高6.5公分。本件菲律賓出土,由丁念先先生捐贈。鈞窯系,鈞窯瓷器以釉色著稱,器形呈敞口,圓形器壁,圈足。胎和釉均厚、質緻密,施鐵釉、色呈天藍,圈足外壁釉汁垂流,堆積一圈厚釉,底緣與內周壁無釉處,露出土褐色胎,釉汁隨著重力往下垂流。千變萬化的釉彩常常超乎人們的視覺印象;常為同一件作品擁有不同的釉色色澤,古人曾以「窯變釉」來形容鈞瓷的釉色。 鈞釉器壁出現「色斑」現象,是因為釉內所含色料元素的「多或少」的結果,當時(宋、元)人認為出現「色斑紋」器皿為失敗品,但此種窯變現象是偶發性,「唯一無雙」因而漸次受到青睞,甚至成為模仿的對象。鈞窯特有的釉色大致有:天藍、月白、玫瑰紫、海棠紅等,胎和釉層皆厚成為另一種特色。窯址在河南禹縣,是宋代五大窯之一,因仿效鈞窯的窯址廣泛,中國南、北都有,後來形成了所謂的「鈞窯系」。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