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州菩薩立像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青州菩薩立像》(館藏編號93-00303),北齊菩薩立像,由其人體表現更加突出,菩薩五官清晰與清秀,頭戴寶冠、殘缺處仍可看出寶繒垂肩、身披複雜瓔珞等特徵佛衣著裝方式,下擺兩側貼體與略為垂直,背屏背光以及足部以下早已缺損。袈裟一改褒衣博帶的樣式,成為「薄衣貼體」感覺特別輕薄,緊貼身體,使肌骨畢現,露出流暢的線條。由本件北齊的薄衣開始透出身體的自然曲線,早期繁飾的衣紋消失殆盡,而成就出一種極為簡練的藝術風格。這種裹挾著鮮明笈多王朝特徵的佛教造像背後自然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那個年代,南方的蕭梁武帝奉請天竺佛像,而北方高齊的意識形態中開始消除北魏多年的漢化影響,多種因素盤根錯雜,最終這種來自遙遠南亞的風格才重新融入中原。而北齊大家曹仲達領銜的「曹衣出水」,也因此成為北齊藝術的璀璨明珠。 青州地區在北朝末年即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造像模式,這種富有地方特色、具有穩定發展屬性的中心區域模式,學術界稱為「青州模式」。青州模式的形成,外來因素的影響不容忽視。從青州地區佛像多為螺髮,菩薩頭戴寶冠、寶繒垂肩、身披複雜瓔珞等特徵看,會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建康棲霞山及成都萬佛寺造像,與南朝造像在很多方面如出一轍。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北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