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素璧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素璧》(館藏編號92-00047),玉質微透,呈青黃褐色,玉璧經長時間受埋藏環境與氧化影響,部分器緣白化嚴重,沁染雜白色斑紋及暗褐色斑點,整塊玉切割製作及打磨工整,平滑勻潔素淨溫潤,正反面皆無紋飾。璧內緣中心單向桯鑽琢磨的痕跡穿孔的斜坡琢磨痕明顯。全器經長時間埋藏與白化,雖外緣略有缺損,仍有一種內斂的寶光氣質,器形外方內圓,上下兩端的射口具有「去角為圓」的特徵,所以器形並非正圓,表面沒有紋飾,是齊家玉璧的特色。本件為民國92年間購藏。 璧,據古文獻《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用於祭祀的六種玉器,或稱六瑞玉之一,圓形扁平,中有圓孔的玉器,「以蒼璧禮天。」有三種類型:璧、環、瑗。按《爾雅》的解釋:「肉(玉體部分)倍好(圓孔)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肉、好的倍,一是指肉、好的半徑還是直徑的長度,有爭議,但以古玉璧的實物來看,肉、好並無精確的比例。我們一般稱小孔者爲璧,大孔者爲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齊家文化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