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玉觿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青玉人形珮》(館藏編號71-01035),青玉質,整器如螺旋狀,上大下尖,頂部雕一童子,神態安詳自然,造型簡潔樸實。 「觿」起初為古人解開繫結的工具;當時人們為防止衣帶鬆脫散開,多將衣帶腰扣打成死結,所以就必須隨身佩戴解結工具。《詩經》有言:「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即描述了周初至春秋時期「童子佩觿」的風俗民情。《禮記》亦載:「子事父母……左佩小觿……右佩大觿。」可見當時服侍父母時,觿為佩戴裝備。常見材質有骨類或玉石,後演變為非實用性而具象徵祈福意涵的裝飾品。該器物為楊達志先生於1980年代私人收藏捐贈。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