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玉錦荔珮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白玉錦荔珮》(館藏編號71-00903),此件白玉錦荔珮玉質潔白,略帶白斑。圓雕錦荔及枝葉紋,枝梗局部鏤雕,錦荔表面飾陰線刻瓜果紋,葉脈紋理清晰,作單佩用。隱起高浮雕、圓雕瓜果紋三顆荔芝緊靠一起,荔枝表皮以陰刻表現,前端荔枝中間處有裂痕,整體玉質光潤。 以荔枝為紋飾圖案的玉雕作品自宋代已開始出現,也是當時人們喜愛用的一種紋飾。周密《志雅堂雜鈔》中說北宋宣和制荔枝帶“枝皆剔起,葉皆有詠”。荔枝和枝葉相互疊壓,佈局層次分明,富於立體感,這種深層透雕的創新手法一直影響到遼、金、元,明清時期的雕琢方法較之有很多不同之處。荔枝紋取其諧音“利”,寓意著“一本萬利”反映了人們祈求財富的美好願望。此件《白玉錦荔珮》於1982年由楊達志捐贈史博館典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