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玉環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青玉環》(館藏編號71-00357)。入藏年代1982年。為總統府第一局撥交紐西蘭華僑楊達志先生捐贈。 本件玉環為青玉質,利用玉皮,刻成巧色。為圓雕出廓環佩,出廓浮雕一對方向相背、上下相反的蟠螭紋,分飾環兩側,可作單佩使用。 玉環流行於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新石器時代玉環的基本造形為扁平的圓環狀,多用白玉、黃玉製作。整體圓整光潔,內外壁平直,有的環上對鑽有小圓孔,孔壁斜直。《爾雅•釋器》:「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孔大環窄的為玉瑗,而孔與環大小一致則為玉環。《荀子•大略》:「聘人以珪,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玦,反絕以環。」泱泱華夏作為禮儀之邦,禮節所用玉器亦相當精美。 玉環的發展過程,主要功能是作為佩飾;偶爾充當信物,取「環」諧音「還」,希望能夠回到身邊。玉環和玉瑗最基本的寓意就是代表著和諧圓滿。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