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玉戚齒紋勒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青玉戚齒紋勒》(館藏編號71-00323)。入藏年代1982年。為總統府第一局撥交紐西蘭華僑楊達志先生捐贈。 本件戚齒紋勒為青玉質,圓管形,中有穿,器面凸起四組上三下二齒牙(戚)為飾。乃佩飾組件,亦可單件佩戴。 玉戚,為玉兵器,亦即斧或鉞的兩側有刻飾的禮器,有兩種用途:一為儀仗,二為殉葬。斧的刃放寬,成為「鉞」,便於斬割。斧的兩旁,各加上一行齒牙(出戟),成為「戚」,便於綁紮。 玉勒子起源於文化期的玉管飾,一般中間有通天孔,多屬單獨佩戴使用。從紅山、良渚文化一直到明清時期皆在加工製造,形成了器型豐富、紋飾多樣的勒子系列。一般有圓柱形、扁圓柱形、紡錘形、束腰形、腰鼓形、方柱形、扁方柱形、三角柱形、六腳柱形等。勒子早期以素面為主,後出現各種紋飾,常見的有獸面紋、線形紋、穀紋、勾連穀紋、雲紋、勾連雲紋、龍紋、鳳紋、文字等。勒子常見平面線刻、曲面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鏤空雕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