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玉魚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白玉魚》〈館藏編號38570〉,本件筆筒以圓雕方式刻成,魚嘴微張,躍然波濤之上,波喇有聲,魚鱗及波濤以陰刻方式雕成,魚頭有一瘢痕,尾巴微翹。 魚躍龍門是古代民間傳說,相傳由於黃河河水渾濁,一般魚類不能存活,只有耐污的鯉魚生長十分良好,又由於其生長環境是黃色的泥水,所以黃河鯉魚身上長的是金黃色的鱗片。每年到了春季,金色鯉魚會逆水上朔,在龍門形成跳躍的群體,但在瀑布以上,由於水流湍急,沒有任何魚類可以登上,所以人們想像金色鯉魚跳過龍門後,就會變化成龍升天而去。現則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白玉魚》購藏年代為1981年。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