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朝珠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朝珠》〈館藏編號37016〉,朝珠為清代官服佩飾,五品以上官員,始可佩帶,乃項飾之一。共108顆,代表一年十二個月,24節氣、72候。每27顆間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顆,象徵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稱結珠或分珠。掛在脖子後面的結珠稱為「佛頭」,分列兩邊的結珠稱為佛肩,最下面分結珠佛臍。佛頭有孔與「背雲」相接,「背雲」意為「一元復始」,垂於背後。「背雲」最下端綴有葫蘆形「大墜」,稱為「佛嘴」。本件以綠色翠玉珠分隔四段,背上的背雲翠玉及組縧繫結而成,紀念用珊瑚珠。全長120公分。 《朝珠》入藏年代為1979年,由閔攻玉捐贈史博館典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清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