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鍾繇畫像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季康繪《鍾繇畫像》(典藏編號74-00877),紙本水墨設色。本作品畫心中央繪一身著儒家冠袍,蓄有長鬚的儒者。畫家以流暢的線條勾勒出儒士溫文儒雅的面容,儒者低首展卷而讀。畫面左上方具作者題款:「鍾繇象。癸亥秋月慈谿季康寫。」並鈐有:「季康長壽」、「寧復畫記」及「中華民國國立歷史博物館收藏」等印。由前可知,畫中主人翁正是三國時代知名書家,與王羲之並稱「鍾王」的鍾繇。鍾繇擅長書法,尤精於隸楷。季康,1911年生於中國浙江省慈谿,字寧復,畫室署款「福壽康寧之齋」,以人物仕女及花鳥畫見長。1918年,季康父母雙雙過世,季康與弟弟成為孤兒。季康自小臨摹畫譜,其工筆花鳥畫受清宮傳教士畫家郎世寧影響甚深。1947年,季康赴臺灣旅遊,因鍾情臺灣好山好水,決意定居臺灣。季氏曾任教文化大學美術系,亦曾任教育部美術教育委員,臺灣中國畫學會理事長。 本作品畫心上方另有書法家謝健輝書《鍾繇(一五一-二三零)》:「三國魏大臣,書法家。字元常,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後漢末為黃門侍郎,魏立國後,官至太傅。繇早年與胡昭並師劉德生草書,繇書若飛鴻細海,舞鶴游天,世傳胡肥鍾瘦,博取眾長,兼善各體,尤精隸楷,與晉代王羲之並稱「鍾王」,俱為後代學習楷行書典範,繇之書迹今已失傳。至於宋代以來所刻法帖,如「宣示表」、「賀捷表」及「薦季直表」等,多屬後人臨摹之作。」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使用地點/展覽地點: POINT (121.511227 25.03145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