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倉頡畫像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程芥子繪《倉頡畫像》(典藏編號74-00871),紙本水墨設色。本作品描繪主題為傳說中造字之祖倉頡,畫面中央繪有一背對觀者,身著布衣、草履的男子,正坐在一大石上,持竹枝於地上比劃,似乎正在思索著什麼。畫家以簡率的筆法描繪倉頡造字的情景,畫藝自然生動。作者於畫心右上方題款:「倉頡,黃帝時左史,生四目。觀鳥獸萬物之迹,體類象形而制字,以代結繩之政。七十二年八月上澣程芥子畫并識。」畫上鈐有「程」、「芥子」及「中華民國國立歷史博物館收藏」等印。 畫心上方另有關芝芃以楷體書《倉頡》:「黃帝時代造書鼻祖,生卒年不詳,曾任黃帝史。因後漢經學家許慎在《說文》序中有言『倉頡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後人溯源中國文字之發生,多以倉頡為代表。至於其容貌,歷代說法不一,如唐懷瓘在書斷中即言『頡首四目,通於神明』。」 畫家程芥子,祖籍中國浙江省餘姚縣,曾師事馮超然大師,精於人物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使用地點/展覽地點: POINT (121.511227 25.031454), 作者或關係人地點/工作地點: POINT (121.560927 25.05175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