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綠釉磨坊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綠釉磨坊》(館藏編號79-00339)為陶器,造型為磨坊。磨坊又稱「砌房」,是舂米的操作房。房舍設有屋頂,前有磨盤,後有地碓。房舍為長方形,三面有牆,兩側牆面開圓窗。西漢中期出現以低溫燒成的鉛釉陶,燒出的成品多呈褐色或綠色,本件綠釉色多已剝落,露出胎地。 厚葬的習俗盛行於東漢,低溫燒製的綠釉陶器模型是重要的陪葬品。綠釉為低溫鉛釉,以氧化鉛為主要熔劑,經過700℃的氧化焰焙燒後,呈現出美麗的翠綠色,極富裝飾感。磨是張騫通西域時引進的農業技術;磨房是放置碓、磨等工具做為臼米的工作房;碓是用腳踩起使石塊的古代舂穀米器具。這種農業技術比歐洲前進1500多年,英國大學教授Prof.Joseph在其著書中,提到中國古代科技進步之狀並驚奇。 本件漢代館藏綠釉磨坊為1990年購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漢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