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灰陶鬲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灰陶鬲》(館藏編號79-00333)為陶器,造型為鬲ㄌㄧˋ。侈口,卷沿,深腹圓鼓,袋狀足。陶器表面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間有堆紋和凹弦紋。 陶鬲是陶制煮食器。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流行於商周時期,戰國以後逐漸消失。形狀多為侈口、圓腹、三個袋狀足,通體麻布紋,胎質堅硬器壁較厚。在青銅鬲出現之前,陶鬲一直是主要的炊器,鬲的外形似鼎,三足內空,使用時在足下直接燃火煮食,能增大受熱面積更好地利用熱能。 本件史前館藏灰陶鬲為1990年購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史前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