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綠釉鐘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綠釉鐘 》(館藏編號77-00615),器形呈盤口,粗頸,溜肩,鼓腹,假圈足,肩與腹飾弦紋,腹兩側飾變形雙獸面紋鋪首,通體施綠釉。鉛釉陶器是以鉛作為釉的主要溶劑,經700~800℃左右的低溫燒成。目前常見之器形,有模仿青銅禮器如鼎、盒、壺、鍾,有祭奠組合如樽、耳杯、盤等,以及爐、囷、倉、家畜圈欄、井、灶、高樓水榭、動物俑和人俑等,模仿現實生活之模型及俑類是作為陪葬的用途。漢代盛行「鐘」形陶器,除了鉛釉之外,尚有「加彩鐘」、「漆器鐘」、「金屬鐘」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