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伏虎羅漢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伏虎羅漢》(館藏編號72-00409),以精湛熟練的陶塑技藝,表現羅漢以虎身為墊、老虎被降伏之後溫馴不動,一起怡然地閉目入睡,呈現出人獸和睦共處的寧謐祥和氣氛。至於伏虎羅漢的傳說,在其所住的寺廟外,有隻猛虎因肚子餓而長嘯,羅漢本於慈悲而將自己的飯食分給這老虎,時間一長猛虎就被馴服,而常侍在羅漢左右。不過在佛教經典《法住句》中,原本只有十六羅漢,到了五代的禪畫家張玄及貫休,繪有十八尊羅漢像,其後北宋蘇東坡,分別為這些畫作題有十八首贊,於是十八羅漢的觀念取代十六羅漢,直到清乾隆時期,欽訂第十七迦葉尊者「降龍羅漢」、第十八彌勒尊者「伏虎羅漢」。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