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土礱鉤組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土礱鉤組》(館藏編號96-00082)此件民國土礱鉤組主體分上下兩層,外殼以竹篾細密編織圍框,裡面以紅黏土加鹽水拌合而成,乾後硬度有如石材,上下座均為類似石磨的圓餅形,上下座相吻合處各以質地堅硬木角條嵌入並使之相錯,轉動上座稻穀即由上座方形漏斗狀孔流入木齒中碾破,而分離後的糙米與外殼便由下座周圍流入緣溝,再經過風鼓車來分篩糙米和粗糠即可得到一粒粒可食用的糙米了。「土礱」是用來碾磨稻穀,使糙米與穀殼分離的一種加工器具,因使用器具名稱的關係,碾米的這個過程又稱為「礱穀」。推動土礱的長勾「土礱鉤」的製作也是一門學問,這是一根頭灣尾直自然成形的原木,而且大小也要適宜,才能和該座土礱配成對。傳統的「土礱」的外表雖然看似粗糙,但卻內含精細的設計巧思,充份展現農業社會時期先人的智慧與文化,直到家庭式「碾米機」問世,「土礱」才漸漸式微。為本館於2007年所購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