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文昌公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文昌公》(館藏編號89-00089),又稱為「文昌君」、「梓潼帝君」、「文昌帝君」。東晉寧康蜀人張育起兵抗擊前秦苻堅,自立為蜀王,英勇戰死,蜀人在梓潼七曲山建「張育祠」。當時,梓潼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就在張育祠的附近,逐漸相傳「蜀王張育」即為梓潼神「張亞子」。傳統信仰中文昌帝君被視為文昌星轉世,在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中,都有文昌宮的記載。史記:「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也因文昌宮是主文運的星宿,所以備受士人敬奉。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可見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此尊文昌公造型文雅,頭戴官帽,左、右帽翅沿耳下垂,身著圓領寬袖袍服,胸前束玉帶,腹圍佩玉腰帶,肚微圓鼓,左手放在膝上,右手扶折胸前與帶,腳下踩踏,端坐在太師椅上。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初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