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藏《螺鈿鳥籠》(館藏編號82-00226)。 中國人有養鳥的習俗,自唐朝以來,全國各地的玩鳥氣候即已形成,而鳥籠製作工藝則遲至乾隆年間才逐漸到頂盛,從老北京文玩界流傳的一句老話:「貝勒爺手中三件寶,核桃、扳指、籠中鳥」即可知曉清代中期以後鳥籠的流行程度,可知當時養鳥、遛鳥早已成為人們休閒文化的一部分。 鳥籠雖作為人們養鳥的一種用具,卻也是五花八門,各有千秋,尤其是清末民初名家製作的老鳥籠最受藏家青睞。除此之外,鳥籠的配件如籠鉤、籠抓、頂蓋、頂棚、籠圈、籠門飾板、棲木(棲槓)、食罐和水罐、籠衣等更是玩家賞玩與收藏講究之重點。 本件鳥籠屬北派圓籠,籠絲呈直線與籠頂成垂直相接,全器髹黑漆,籠箍、籠圈以及底圈更以細螺鈿裝飾,龍鉤造型典雅流暢,青花食罐與水罐與螺鈿籠身搭配相得益彰,整體細部極其講究,華麗氣派,賞玩典藏均為乘難得之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