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枝木製大鼓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枝木製大鼓》(館藏編號38552),本件應為「枝木製梆鼓」,這件枝木製梆鼓為一長梯形體,鼓面稍呈圓凸,附一長錐形鼓棒。鼓體二長側邊各有一狹長型開縫,當鼓棒敲擊鼓面時,產生鼓聲共鳴效果。鼓身刻有識文「銳祖友常以能歌著名南國尤別具心材取竹製成樂器其聲音清越媲西山之鳴鳳爾造此竹梆所以自娛逸興 戊申冬 羅叔重」,識文左右側各飾有一花朵紋,花心為1小圓孔。 本件係1981年受贈之枝木製梆鼓。梆鼓,相傳是遠古時期山民為驅趕野獸,保護莊稼不受損害的一種以竹片敲擊的竹筒鼓,而後演變為山民用以傳遞情意,排遣長夜孤寂。隨著時間推移,梆鼓或有木製,成為人們在喜慶節日激發情緒、營造氣氛的樂器。神梆鼓,俗稱梆鼓咚、打梆鼓、乞食(乞丐)歌,又稱「咚鼓」、「盲技」、「俚歌」,是自古流傳於福建莆田地區的敘事體裁的民間曲藝。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