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椰胡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椰胡》(館藏編號38541),本件椰胡琴杆以細竹為材,形制略細,其上有2個弦軸以固定琴弦,琴筒(共鳴筒)以2/3個的椰殼製作而成。前口蒙以桐木薄板而成面板,以貝殼為琴馬,用以傳達震動。在琴筒背部半圓形的椰殼上,開有五個小音孔組成的金錢眼狀的音窗。琴筒側面刻有綠字識文。琴弓用細竹製杆,兩端栓以馬尾為弓毛,演奏時於兩弦間拉奏。 本件係1981年受贈之椰胡。椰胡是廣東、福建、台灣等地流行的弓弦樂器,椰胡以椰子殼為琴筒,面板多為桐木,琴馬為貝殼製。音色低沉、渾厚。廣東音樂、粵謳、粵劇、地水南音等重要的伴奏樂器。在潮樂中作為主音樂器,亦用於潮州箏曲的伴奏;而在粵劇、粵曲、潮樂裡是胡琴的第2把手。 客家音樂,尤其是客家山歌和客家八音以及延伸發展出來的客家戲曲,椰胡均是非常重要的伴奏樂器,搭配客語稱為「二弦」的殼子弦演奏。 北管、歌仔音樂和戲曲,有時以椰胡代替大管弦,做胡琴的第2把手。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