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絃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三絃》(館藏編號38539),本件應為「胡琴」,琴筒為木製,為長筒形。前口蒙木薄板。琴杆木製,琴頭呈握桿狀、無飾紋。兩軸置於琴杆上部右側,與琴筒平行,軸頂成角錐形,張兩條弦。琴弓用直杆细竹繫以馬尾而成。琴頭刻有「妙曼清遒諸樂隨 庚子夏 銳祖製」。 本件係1981年受贈之胡琴。唐宋時期,對於北方及西北少數民族所傳入之樂器的泛稱,舉凡琵琶等亦包括在內;而後演變為指稱拉弦樂器。演現今泛指中國民族樂器中,以弓弦磨擦琴弦,使之振動而發出聲響的拉弦樂器。包括傳統的二胡(又稱南胡)、板胡、京胡、粵胡、四胡、墜胡、椰胡等,以及近現代配合民族樂團之出現所改良發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胡琴歷史悠久、形制古樸。音色柔美動聽。可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奏時採用坐姿,將琴筒置於左腿上,左手持琴,常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關節彎曲處按弦,右手用五指握弓或拇指、食指與中指握弓,在兩弦間拉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