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太師椅》(館藏編號37198)傳統家具中,太師椅具有特殊的名稱與形式,太師椅以官銜命名,此件椅面是方形,靠背中央是圓形背,已有裂痕,上部似如意形式,圓形中央也以靈芝形式圍繞,左右扶手也有靈芝形的裝飾,整體具有厚重感。太師椅靠背扶手又稱為栲栳樣椅圈,是指半球馬蹄狀的形式。栲栳原意是半球形的柳編盛物器皿,即指靠背狀如圓圈。太師椅造型莊重,用料厚重,多有雕刻裝飾。是為了顯示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一般家中長輩者坐太師椅,晚輩或下人跟班,就坐於椅頭仔。一般家中太師椅置正廳,一套八椅四几,或四椅兩几,置放在祭桌前左右兩側的壁邊。太師椅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貴賓駕臨,或大喜慶,迎接款待貴賓,便坐於太師椅,正襟危坐,坐姿挺直,因為正廳神明廳是個傳統文化莊嚴高貴的場所,亦為傳統年節文化禮儀的展現,太師椅的形式與特質,反映傳統社會的禮教文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