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牙雕福星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牙雕福星》(館藏編號29841),立雕像,牙質溫潤。整件作品大多保有象牙原色,只在鬍鬚、眼球、頭髮等處茜染黑色。福星慈眉善目,戴帽、留鬍、著長袍,懷抱持桃童子。福星是民間傳說之神,起源甚早;傳說唐代道州出侏儒,歷年選送朝廷為玩物,唐德宗時道州刺史陽城上任後,即廢此例,並拒絕皇帝征選侏儒的要求,州人感其恩德,逐祀為福神。宋代民間普遍奉祀,到元、明時,陽城又被傳說為漢武帝時人楊成。以後更多異說,或尊天官為福神,或尊懷抱嬰兒之「送子張仙」為福神。《牙雕福星》的主要成分由磷酸鈣、蛋白質和有機體構成。硬度為1.5,比重在1.7至1.9之間,韌性良好,拋光後呈極佳的光澤。本件作品中象牙材質尚未出現斷裂紋,牙紋自然美好,保存情形良好。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清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