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牙雕觀音像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牙雕觀音像》(館藏編號27392),圓雕觀音,束髮、高髻、披髮巾,面相祥和,左手執經卷,右手持佛珠,半跏坐,前有祥獅圍繞,是少見的祥和觀音像造形。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將觀世音菩薩之世字免去,改稱觀音菩薩,今多以此稱呼。象牙年代日久,牙表皮即白裡泛黃,日久天長中牙雕因取材部位、光照強弱、放置地點、裸藏時間、煙燻濃淡或汗漬沁滲等因素不同,年代愈久,伴隨深淺不一的形態,出現「雀絲」,即一根根較短的黑色絲狀紋,如上海人俗稱「象牙筷上搬雀絲」,即斷裂紋;又一層深淺黃白不一的皮殼包漿色,這些自然潔光之美的現象,在本件作品中微微出現。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