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仙真夕照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仙真夕照》(館藏編號79-00065)。 胡笳(1910-1979),字笳音,出生於上海。曾就讀上海美專,並進入「白鵝繪畫研究所」向創辦人之一的潘思同學畫。1950 年後來臺定居臺北土城;1955 年開始於復興美工、文化美術系與淡江大學任教,並一度應邀至美國、香港講學;歷任中華民國化學會理事、寧波同鄉會美術委員,並曾發起創辦中國水彩畫會、具象畫會及山川畫會。 胡笳一生淡薄名利,忠實觀察和記錄生活所見,畫中表現臺灣生活鄉土深刻的意涵。他的畫風嚴謹清晰明快,描繪出臺灣光復後的民間克難情形,包括複雜的城鎮與清幽的鄉間小鎮。 胡笳水彩作品極稀,同時兼備海峽兩岸水彩歷史發展中必載之教材義意並被中國水彩畫界認定,在介紹中國水彩畫家發展史時,除有張眉蓀,李永森,潘思同外,胡笳是少數被推崇定位代表中國及臺灣兩岸大師級人物,在談論中國水彩發展史時,胡笳具有傳承兩岸水彩歷史地位。 他早期作畫時會刻意留下底稿素描的線條,再以平塗、縫合法快速的完成透明性極高的作品,畫面也留下有趣的空白區域。後期在臺灣的作品則構圖更加緊密,並逐步使用較多的渲染與重疊的畫法。 本件作品構圖奇佳,近乎對角線的構圖,凸顯山川之峻奇與對比山頂寺廟之清幽與離塵,水彩渲染縫合技巧高超,表現山川光影向背自然景像,清新淡雅卻不失色彩豔麗之美。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