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生命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生命》(館藏編號79-00063)。 曾培堯(1927-1991),先後受教於顏水龍和郭柏川,兩位藝術家對他藝術創作的影響,表現於其創作中東、西藝術風格的融合以及藝術社會的參與。 曾培堯在藝術生涯及風格轉變上有幾個分期: (1947-1952)專攻素描及鄉村風景寫實時期;(1953-1954)主觀表現的具象畫風時期;(1955-1961)轉入抽象表現時期及生命連作時期(1962-1991)。早期寫實而具象,是他個人累積能量及學習實驗的進程,在他轉入形、色為主的抽象表現後,再渡入生命連作時期,都顯見畫家在運筆及用色上的流暢而恣意,畫面無論靜謐或玄妙,皆呈現出畫家內心的直覺感受及冥想態度。 「生命」是曾培堯一輩子思索的課題,他從小就特別關切自然界中生命繁殖以及人類生命的根源與價值等相關問題,「生命」即為其所有繪畫的基本主題,因此可以見到他的許多作品上都有著「生命系列」的標題。在這幅作品中也隱約地看到其晚期作品中常見的圓形或放射狀排列圖騰的佈局,似乎象徵著母體孕育新生命的狀態,也似隱含著佛教中壇城的符號,也可能是作者在寓意生命的圓滿或缺憾的部分。此外,作者巧妙的運用畫面中水性顏料與油性粉彩的抗衡效果,加強象徵著於混沌中隱然乍現的自然生命奧秘。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6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