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繪畫(乙)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繪畫(乙)》(館藏編號32386),為現代抽象畫作,畫作主體為水墨線條,線條中施有零散金箔。畫作體現評論家虞君質於評論林聖揚時所謂「象徵的抽象主義」之表現方式,即用感覺的、具體的符號,去表現或暗示精神上的抽象觀念;此種表現方式亦呈現了台灣戰後西畫的特有面向。 林聖揚為戰後隨國民政府來台的眾多畫家之一,早年畢業於國立杭州藝專,並在法國巴黎最高藝術學院及歐洲研究所深造。戰後台灣新、舊體制之衝擊除無疑是政治的,更是反映在文化、社會,甚至藝術等不同面向。在藝壇,最顯著之處在於受日本教育之台灣畫家對於「傳統國畫」之理解與熟習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之大陸畫家有著顯著分歧。然而創作西畫之藝術家受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影響,反而開拓了新的創作可能。 林聖揚在台曾任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在當時,臺灣師範大學帶有傳統、保守色彩,而乍看繪畫(甲)、繪畫(乙),亦不難看見林聖揚學習傳統書法、水墨的底蘊,但這兩幅作品卻是林聖揚建立在本身基礎上,於一個「新」的土地與時空下激發的新的創作方式,可視為林聖揚有意識抽象其自身所學的一種情緒與狀態。繪畫(甲)、繪畫(乙)兩件作品之創作時空已非處戰後摸索期,而是林聖揚在巴西聖保羅。巴西於1957 -1973年間,持續於聖保羅雙年國際藝展邀請「自由中國」以官方身分參展,而國立歷史博物館則為當時代表官方之接洽與評選機構。1950年代的聖保羅雙年展與西方藝壇一致關注抽象風格,切合抽象創作方法的林聖楊自然代表中華民國赴巴西參展,且隨後與夫人定居聖保羅,本兩件作品可見林聖揚簽名加註「於巴西」。國立歷史博物館於1974年典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