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行書扇面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行書扇面》(94-00251), 徐宗幹書體平正中含奇巧,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皆高,字體大小相兼,每個字大小稍有差異,運筆輕重適宜,用墨濃淡相間,掌握疾與遲之不同速度。釋文:「湯湯潮水夢中聲。風雪嚴冬渡海行。帝以詞臣屬才子。天教□□識書生。箐雲收雨藏龍甲。椰滬催春熟蜃羹。試上七鯤身上望。扶桑東際是西清。鄉園烽火逼關河。萬騎薪芻日夜馱。小醜竟?天下崇。將才何事古人多。中原臘泉春將轉。窮島煙深氣尚龢。今日送君自?返。寒宵燈酒坐悲歌。如鏡滄溟靜不瀾。頗聞多士早瞻韓。能行吾志即為學。有益於民勝在官。綺靡文章刪偽體。方嚴道貌稱儒冠。珊瑚雖是瀛壖產。休作尋常筆架看。送林錫三之台灣日作。?溪學仲屬錄。徐宗幹。」一鈐印不明。徐宗幹字伯楨,號樹人,江南通州(今江蘇南通縣)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進士。歷任山東曲阜、武城、泰安知縣,遷高唐、濟寧知州,擢四川保寧知府,兼署川北道,改福建汀漳龍道。居官廉惠,所至有聲。道光二十八年(1848)四月授福建臺灣道。至即振興文教;整頓綠營班兵,變通船政,清理人犯,對內山番社,設官治理。同治元年(1862)陞福建巡撫。是年彰化戴潮春起事,全臺騷擾,即命前署臺灣鎮曾玉明渡臺,又奏簡丁曰健為臺灣道,會辦軍務,次第平之。為魏清德舊藏書畫之一,日治時期臺灣文人魏清德的舊藏書畫文物,由其四個女兒魏美婉、魏豐珍、魏秋婉、魏淑順,以及孫女魏如琳、孫子魏拙夫在2005及2007年分別捐贈,共計327件,年代上,由明清時期到近現代的水墨、書法作品,書畫家則包括了中國、日本、臺灣及韓國。所收藏的書畫仍以「傳統」風格為主。在他的書畫收藏中很多是同時代中、日書畫家的作品,也呈現出日治時期,中、日、臺書畫界人士的往來交流活動。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清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作者或關係人地點/工作地點: POINT (120.200999 22.99261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