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隸書手卷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隸書手卷》(94-00197), 清呂世宜所作,呂氏用筆自然流暢,樸拙沈厚,又輕重適宜,用墨濃淡相間,筆勢在疾與遲之間掌握,線條扁平而勻整,用筆方圓兼備,具有清勁、茂密,古雅的風格,是動與靜的結合。釋文:「臨漢西嶽華山廟碑。文不錄。漢西嶽華山廟碑。戊戌中春上旬臨。西?呂世宜。西□。世宜。」呂世宜(1784-1855),字可合,號西村、百花飄主、種花道人,晚號不翁。泉州金門人,道光二年(1822)舉人,本籍金門,籍遷福建同安,活動於廈門,1808年秀才,1822年舉人。少師王煇山、周敬堂,書藝拜年相若之郭尚先(1785~1832),善漢隸書法風格,與福建寧化伊秉綬相類似,代表了清代金石學派在台灣的發展,影響至大。並遊周凱之門,曾主漳州芝山書院及廈門玉屏書院,周凱引薦與板橋林家國華、國芳兄弟,約道光晚年渡臺至咸豐初年返鄉歸老,擔任林家西席,揮毫楹聯楣額,並協助蒐集金石骨董,購得數萬卷書籍及千餘種金石拓本,立下臺灣金石學基礎。1926年,尾崎秀真、魏清德、林熊光舉辦《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展》林熊光並為該展出版圖錄。曾著有《愛吾廬文存》、《愛吾廬題跋》、《古今文字通釋》。本件為魏清德舊藏書畫之一,日治時期臺灣文人魏清德的舊藏書畫文物,由其四個女兒魏美婉、魏豐珍、魏秋婉、魏淑順,以及孫女魏如琳、孫子魏拙夫在2005及2007年分別捐贈,共計327件,年代上,由明清時期到近現代的水墨、書法作品,書畫家則包括了中國、日本、臺灣及韓國。所收藏的書畫仍以「傳統」風格為主。在他的書畫收藏中很多是同時代中、日書畫家的作品,也呈現出日治時期,中、日、臺書畫界人士的往來交流活動。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清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作者或關係人地點/工作地點: POINT (121.455412 25.009998), 作者或關係人地點/工作地點: POINT (121.456139 25.011391), 使用地點/展覽地點: POINT (121.515048 25.043344), 作者或關係人地點/出生地: POINT (118.441539 24.422552), 作者或關係人地點/住處: POINT (118.445371 24.42726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