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春牛圖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春牛圖》版畫(館藏編號85-00428),為紙本木刻雕版套印而成。本件作品分為上中下三層構圖,上層為一歌頌天喜福星之七言短詩,中層右側有三童吃著餅,其左側立有4鋤,題寫「四鋤三丙」四字。左側天喜星降臨,大小馬群綿延不絕。題有「豐收太平年,短工作了難,東庄好飯食,西庄多給錢 」。下層左側描繪東、西二庄人馬搶著童子農耕作工,右側則有一童子鞭打著牛隻。 本件係1996年購藏之《春牛圖》版畫,牛在傳統農業社會中不僅被視為是一種生產力,同時也是財富的象徵,當寒冬過去大地回甦,「立春」的那一天要進行迎春的儀式,古時有立春打春牛習俗,故「立春」又稱「打春」。《東京夢華錄》:「立春前一日,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絕早,同僚打春。」春牛圖又稱「曆畫」,即「迎喜圖」,內容由我國農曆、日月紀年,曆法的二十四節氣、「十二芒神」、「竈君」或「八仙三星」等傳統形象組成。春之將至,每戶人家均備其一,以記風雪陰晴,應時節物,農事安排,按時耕作,期盼吃用有餘。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